曼联边锋不回防?印象流不可取安东尼、桑乔防守积极!!
曼联3-6输给曼城后,我们看到很多奇怪的声音从各种角度批评曼联球员。一种声音说:这场比赛曼联的边路被反复炸,马来西亚和达洛特都挡不住曼城的边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曼联的边锋没有防守反击。
如果是在上赛季的曼联,这种讨论可能更有市场。但是在滕哈赫执教的曼联,曼联的边锋防守很强。甚至目前曼联边锋的防守一度影响了前场接球的效率,以及持球的稳定性。即使是被批评没有超过别人,没有突破的安东尼,也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了防守上。
这并不是为桑丘和安东尼在进攻端的糟糕表现找借口。他们在进攻端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在防守端的态度却不应受到质疑。自从滕哈开始改变战术体系后,埃里克森和麦克托米奈成为了分工非常明确的曼联中场。麦克托米奈在右路提供对抗和防守,埃里克森负责右路的球和串联,把左路的防守和防守交给马来西亚。
诚然,麦克托米奈和埃里克森的速度并不快,防守覆盖面其实也不够大。这时候边锋就需要撤退去接应。根据fbref的统计,安东尼平均每90分钟完成1.25次成功抢断,桑丘平均每90分钟完成0.56次抢断,超过了当时在后腰的埃里克森。请注意,这是第三防守区抢断成功的数据。如果这叫无后防,那什么叫后防?
在每90分钟的压迫数据中,安东尼以14.4次排在曼联全队第五,桑丘有10.7次压迫,安东尼的压迫次数甚至高于B费。这就是腾哈合看重的安东尼的价值。他的防守态度非常积极,覆盖面非常大。安东尼和桑丘的防守态度不应该受到质疑。
至于进攻端的问题,可能有几个数据可以有侧面的解释。从每90分钟触球次数来看,安东尼触球48.1次,桑丘触球42.6次。他们的接触非常相似。22名有出场记录的曼联球员中,安东尼和桑丘触球数倒数第六和第八,比例很低。安东尼的48.1次触球中,12.5次触球在自己的防守3区,15次触球在中场3区,超过一半的触球不在进攻3区。当然,桑丘在攻击区3的触动还是很高的。
要想在进攻端有好的表现,需要有球权数量作为基础。安东尼的触球大多在中后场,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所以他在进攻端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似乎也可以理解。如今,曼联的体系并不完整。安东尼和桑丘是技术型球员。如果曼联不能稳定控球,他们的优势反而可能变成劣势。
曼联边锋不防守是个伪命题。部分原因是部分边锋需要留在前场作为反击,曼联无法安排全部11人回到禁区撤退;有些原因是三人成虎。比如索尔斯克亚当教练的第一个完整赛季,在与三名中后卫的多次强强对抗中获胜,索尔斯克亚就成了防守型教练。确实如此,我没有看到索尔斯克亚在曼联执教第二个赛季的高水平威压和压迫,一场欧联杯决赛的强势让索尔斯克亚变成了新秀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