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在世界杯总排行榜排名第44位;伊朗在世界杯总排行榜排名第54位。
△2012、15年先后带领赞比亚河科特迪瓦夺得非洲杯冠军,成为首个带领不同球队夺得非洲杯冠军的教练。
△奎罗斯球员时期是一名守门员,曾两度执教过葡萄牙,担任过阿联酋和南非的主教练,在葡萄牙体育、皇马也曾留下过足迹,在曼联工作期间担任弗格森的助手。
△摩洛哥23名球员平均身价520万,其中身价超过2000万的有贝纳蒂亚、齐耶赫和哈里3人。
△摩洛哥本次23人名单国家队平均年龄为27.2岁,伊朗平均年龄为27.2岁。
△伊朗23名球员平均身价173万,其中身价超过200万的有穆罕迈迪、阿兹蒙和贾汉巴赫什3个。
△摩洛哥世预赛8场比赛有4场取得进球且均打入2球及以上,共进球13个失1球。
△摩洛哥13个进球中有6个球是通过边路传中打进,占比46%,其中有5个是在边路下底传中打入的。
△摩洛哥18个失球中7个是对手中路配合打进,定位球和边路传中各被对手打进4球。其他被对手通过长传打进2球、个人能力打进1球。
△伊朗18场比赛打进36球,有3场比赛没能取得进球,12胜6平,进36球失4球。
△伊朗最有效的进球方式是定位球,他们共打入14球,占比约40%。其中:角球和点球各5个,任意球和界外球2两个。
△摩洛哥身上有着北非球队鲜明的特点,球员灵动、创造力强,有着不错的控球能力和配合意识。
△摩洛哥主要依靠地面配合推进,场面较平稳,视觉冲击力不强。在高低位的防守均能维持不错的阵型的协助,在中场的竞争激烈。
△摩洛哥对于阵地进攻颇有几分心得,球队有贝勒汉达、齐耶赫这种创造力强、善于传球的好手,其他队员局部的传切配合、后排插上也一应俱全,球队非常善于利用边路打开局面。
△摩洛哥的快速推进做的不错,边路推进与中路转移结合,速度虽然谈不上令人惊艳,但整体球路的构思也是主教练下了一番功夫的。
△贝纳蒂亚是球队最具知名度的球员,经验丰富实力强劲的中后卫。正面防守果断强悍,技巧运用合理,移动中有着不错的回防速度和预判意识;进攻中稳定的出球能力也能够加强球队的控制力。
△伊朗的战术是建立在战术纪律极高的团队打法之上的,球队阵型严整,球队整体移动中的协调和保护做的很好,前卫线球员的回防到位率很高。进攻中球队打得简洁明了,不轻易浪费起反击的机会,长传球和大范围横传球频率较高。
△伊朗防守时除中锋外,其余人均退防较深,防守层次性和整体性很好,一旦对手失误,古钱内贾德起速快、塔雷米能短程冲刺外更擅长背身护球,中路球员马苏德·绍杰、哈吉萨菲、埃萨托拉希均能送出不错的长传/直塞,阿兹蒙的灵动、高效为进球也增加了一份保障,反击配合十分犀利。
△伊朗不拘泥于中路繁琐的传接配合,控球时有意避免阵型靠前,留给自己足够的冲刺空间去利用。常大范围转移至弱侧纵深,逼迫对手阵型后退,接球队员第一时间横传/传中到中路,前锋阿兹蒙等人在对手阵型后退过程中伺机抢点。
△球队整体身高较高,又有阿兹蒙等头球好手,贾汉巴赫什、哈伊萨菲的精准长传经常能利用传中、角球以及任意球的机会助攻队友头球得分。
△哈吉萨菲的大力手抛球在世预赛上多次威胁到对手球门,更是两度由此取得进球。
△摩洛哥在其参赛史上的比赛上下半场进球分布均匀,除开场15分钟没有进球外,其他时间均有收获。
△伊朗队在上半场的进球过于集中,开场千0分钟还没有进球发生,在下半场的进球分布均匀。
△伊朗在下半场失球数明显增多,是上半场丢球的两倍,尤其是最后15分钟的丢球数与上半场丢球数持平。
△伊朗的丢球数大体上是稳步增长的,这反映出他们的防守质量是随着比赛的进行逐渐下降的。
△摩洛哥先进球的4场比赛,2胜1平1负。但先失球的比赛1平6负不胜,唯一一次扳平是1970年1-1平保加利亚。
△伊朗队先失球的比赛多达10场,1平9负,唯一的平局发生在1978年1-1战平苏格兰。
△摩洛哥半场领先3次,2胜1负,唯一被翻盘的比赛是1970年1-2不敌西德。
△摩洛哥与伊朗半场分别落后5次和4次,除1次扳平外其余全败,分别是摩洛哥1970年1-1平保加利亚,伊朗1978年1-1战平苏格兰。
△摩洛哥和伊朗半场平局次数分别是5次和7次,但两队均无胜绩,伊朗更是1平6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