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访MIT经济学家大卫·奥特尔

一位左耳带一只耳钉、说话速度超快的经济学大牛,最近占据了学界、政策界和媒体界的焦点。这就是美国MIT经济系副主任大卫·奥特尔(David Autor)。

不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就业,全球化中各国劳动市场,还是备受关注的“中国冲击”(China Shock),或互联网巨头企业,奥特尔教授的研究都有涉及。他清晰的研究视角、坚持数据导向让他获得了各界的赞誉和关注,也推动了社会对这些话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近期的一次美国经济学年会期间,瞬变谈有幸对大卫·奥特尔进行了深度专访,访谈话题围绕中国对美出口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既媒体常提的“中国冲击”,人工智能与人类就业,以及如何管理和适应向科技时代的转型。

大卫·奥特尔是一名劳动经济学家,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不平等、全球化、科技变革、以及劳动者技能的需求和培训。

“中国冲击”指的是中国作为制造业超级大国的迅速崛起。从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的崛起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

中国曾长期处于的封闭和贫穷之中。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允许劳动人口流动、吸引国外投资和技术、以及利用价格机制,中国用二十年时间缩小了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一跃成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前沿领军者。这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福祉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尤其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和体量。

而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崛起,对美国经济的竞争版图则意味着一个突然的转变。曾经就业于纺织、服装、皮革、家具、钢铁、建筑、玩具、电子制造等行业的美国劳动者,尤其是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奥特尔同大卫·多恩(David Dorn) 和戈登·汉森(Gordon Hanson)利用这一竞争环境的变化,研究了美国劳动市场所受的影响。简而言之,这就是“中国冲击”。

左图蓝线为美国制造业就业率占比,红线为中国对美商品出口GDP占比;右图为中美经常项目比较。图表来源《经济学人》杂志

这里所言”冲击“并不仅仅是负面的。这种冲击对美国来说是冲击,对中国是积极的冲击,而对世界其他国家——包括拉美国家大宗商品需求、外国对非投资、全球中产阶级扩大——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经济学界长期认为贸易可以做大国家经济的饼,只要加以必要的国内再分配,贸易的益处就可以惠及所有人群。而学界其实早就明白,贸易的直接结果是让一部分人群受益、另一部分人群受害。对一名就业于进口竞争行业的劳动者,进口的扩大意味着自身技能价值的降低,贸易损害了他的利益。而在过去长期的实证研究中,学界的共识是,诸如此类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大——贸易的主要效果是提高GDP,对部分人群的损害较小甚至可以忽略。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这种现状。布雷顿森林时期,大量国际贸易为”北北贸易“(高收入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的核心赛场不是价格,而是品种。例如,美国向欧洲出口飞机引擎,而进口汽车和其它工业品。而”中国冲击“的特殊性在于两点:其一、中国对美出口的数量之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曾一度达到美国GDP的4%;其二、中国对美出口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量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其实都可以在美国本土完成生产,但中国产品的巨大价格优势,让美国商家无法竞争。与此同时,中国冲击恰好发生在美国贸易逆差高企的时期,这就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密集行业所释放出的劳动力无法被其它产业吸收。服务业能雇佣的新劳动力有限,再加上技能错配问题,大量美国劳动者被淘汰失业。

技术变化已经伴随了人类社会两个多世纪。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也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对技术变化导致人类失业的忧虑和抗拒也没有停止过:19世纪英国民间的卢德运动(Luddite)对抗工业革命、捣毁纺织机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劳工部部长詹姆斯·戴维斯(James Davis)提出机器人类需要寻找新的”出路“(outlet),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里昂惕夫(Leontief)也曾在80年代发出过同样的忧虑。

机器和自动化在工业中的使用同样普遍。美国制造业总就业占比自1943年开始逐步下降,这也引发部分人预测,技术发展会使机器生产率在所有领域超过人力。我们或许离这种情况还很远,但可以确定,一些劳动技能的市场的确价值降低了。曾经,强健的体魄和正直的品格是好工作的保证,这种情况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代社会,大量工作不仅需要文字和数字能力,还要求劳动者具有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低教育水平的劳动者被逐渐甩在了后面。基本服务和护理、清洁工、安全保卫等岗位依然存在,但由于这类工作存在供给过剩,薪酬往往很低。机器目前对劳动市场的冲击并非对工作的数量影响,而是对工作质量的影响。高薪高学历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医疗、工程、科技),底薪低技能的工作岗位也依然存在,但中技能岗位则受到了来自机器和自动化空前的侵蚀。这种情形影响着中产阶级,同时也可能降低了社会流动性。

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可以对现代工业经济向未来数字经济的过渡有所启示。美国社会由农业向工业及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高中运动“(high school movement)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高中运动是一百年前,美国社会中一场规模庞大、目的明确、效果显著的社会投资,这也是一场极具前瞻性的运动。当时,其实并非只有高中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而且建立校舍、培养教师、以及把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学校都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这一运动极度提高了当时美国劳动力的素质、以及美国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当下,人类需要再次完成大规模转型,以面对科技变革时期的机遇和挑战。这其中最显而易见的途径是高等教育,更好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但另外两个领域同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美国当前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大量高中毕业生并不具备进入职场或大学的素质,高中辍学率很高,这都与基础教育不足有关。其次,技能培训投资严重不足。相较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劳动力中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的比例并不低,但欧洲国家拥有大批高技能和收入稳定的蓝领工作者,包括建筑、制造、维修等等,这些工作在美国并没有正式职业化,加之工会减少、学徒制度衰落,进入这些技术岗位的机会也就越来越难。在高中毕业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转型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未来医疗行业可能涌现出的就业岗位就是很好的例子。以上几种方式并不是完成当前转型的全部,但应该包含在整体政策方案之内。

失利!世界杯最差11人出炉边路一哥意外入选部分球星籍籍无名

世界杯比赛已经结束了,关于各奖项的评选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除去聚光灯前的光鲜亮丽,还有背地里的失意没落,本届世界杯外媒体育所评选出的最差11人也成为了看点,作为国家英雄的贝尔意外入选。贝尔与威尔士的表现被外媒列入“世界杯最差球队”。这位前皇家马德里球星打进一粒点球再无建树,威尔士队以对美国的一场平局结束了他们的首场不败。随后在对伊朗和英格兰的比赛中遭遇了失败,结束了他们艰难的世界杯。

十年来,贝尔一直是威尔士的护身符,在111次国际比赛中打进41球,不乏标志性时刻,但他在卡塔尔的表现不佳。他与队友韦恩·亨内西一起成为了最低评分球员,作为诺丁汉森林的守门员,本届世界杯发挥令人堪忧,在对战伊朗时被罚下。马德里竞技的球星卡拉斯科被选入左后卫位置,以向比利时糟糕的比赛致敬,红魔在小组赛阶段退出,四年前曾在上一届世界杯上获得第三名。

整场比赛评分最低的球员是丹麦前锋奥尔森,他的平均得分只有微不足道的2.5分。丹麦队在一年半前还在欧洲杯的半决赛中,但本次世界杯他们令人失望地在小组赛阶段就惨遭淘汰。在摩纳哥的塞内加尔前锋迪亚塔与哥斯达黎加前锋孔特雷拉斯一起入选名单。伊朗后卫卡纳尼扎德甘与卡塔尔的布阿莱姆·胡基在后防线成为最差核心配对,当然本次外媒评选的人员还是有争议,入选的球星都是一些不太出名的球星,而成名巨星表现不好却没有入选,所以此名单有一点的争议。

本届世界杯最差球员:韦恩·亨尼西(威尔士);马蒂·卡什(波兰)、侯赛因·卡纳尼扎德甘(伊朗)、布阿莱姆·胡基(卡塔尔)、雅尼克·卡拉斯科(比利时);安德烈亚斯·斯科夫·奥尔森(丹麦)、克里斯蒂安·别利克(波兰)、皮奥特尔·齐林斯基(波兰)、克雷平·迪亚塔(塞内加尔)、加雷斯·贝尔(威尔士)、安东尼·孔特雷拉斯(哥斯达黎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根特总比分6-4点杀卡拉巴赫晋级奥尔班救主本齐亚失点

北京时间2月24日04:00,欧协联淘汰赛附加赛次回合,比利时球队根特坐镇主场盖兰科竞技场迎战阿塞拜疆球队卡拉巴赫,首回合卡拉巴赫主场1-0取胜,本场主裁判为克伦姆。上半场,双方均无建树。下半场,奥尔班替补破门扳平总比分,本齐亚绝杀无效,比赛进入加时赛。加时赛中,双方未能改写比分。点球大战中,本齐亚主罚点球被洛夫扑出,范德莱罚入制胜点球。最终,根特总比分6-4卡拉巴赫晋级欧协联16强。

第74分钟,洪铉锡主罚定位球吊入禁区,恩加德乌-恩加德久头球摆渡助攻奥尔班垫射破门,根特打破僵局1-0领先,总比分1-1扳平!

未出场替补:1-纳尔迪、2-奥库穆、10-海于格、12-德里德、15-拉哈、27-鲁内-范登贝赫、28-范奥特尔、39-马蒂亚斯-费尔南德斯

未出场替补:89-阿明-拉马扎诺夫、94-阿拉兹利、4-马马多夫、5-马克西姆-梅德韦杰夫、18-易卜拉希姆利、19-奥佐比奇、90-阿洪扎德

卡拉巴赫本来是有机会实现历史首次在欧战正赛能够赢得一个两回合系列赛的壮举,但最终没能实现。这是根特在欧战淘汰赛近14场主场比赛取得的第3场胜利(另外11场5平6负),近6场比赛都取得了进球。在欧战正赛,卡拉巴赫近18场欧战客场比赛都没有平局出现(5胜13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