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的运动员」

东京奥运会,心随着比赛而起伏。然有时不经意地一瞥,比赛顿时索然无味,眼中只有一景,一个她。

不少资深lsp在4年前,就被她降伏了。值得一提的是,知名键盘侠,点赞达人杜兰特便是其中一位。虽然谈恋爱不擅长,但是阿杜有一根发现美的大拇指。

17年,施密特代表德国参加2017年欧洲田径U20锦标赛。与队友携手奋斗,拿下4×400米接力的银牌。4人收获荣誉,独施密特获得世界关注。

天生的绝美面庞,没有经过后天的人工雕琢。尤其是一双蓝色的眼眸,让人如同午后休憩,躺在青草地,望着湛蓝地天空,慢慢沉浸其中,时间流逝而不自知。

修长的身材,本就得天独厚,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雕琢,变得像豹子一样充满爆发力。面对她,相信很多人甘心成为猎物吧。

主席的外交风度

欧洲一些进步分子把,马克思,马尔库塞并称为“3M”,为研究他们的思想做了诸多努力。

20世纪70年代后,外国的首脑只要踏上中国的土地,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拜见主席。

法国元首到达中国当天,周恩来亲自在机场举办了欢迎仪式,晚上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

在美国和苏联相互冷战的局势下,对于全世界的安稳和对于别国的独立都是一个大炸弹。

后来这位总统回国以后说和见面是非常荣幸的事儿,因为让全世界都改变了面貌。

而在英国的政要中,前首相希思就是新中国的见证人,他一生之中一共来过26次中国。

而和本人亲自交谈之后,希思觉得是一个对世界局势有着十分清晰认知的人。

他不回避任何问题,如果谈到了不想谈及的问题,就会非常客气地说这个问题不太想谈。

在见施密特的第一句话就是:“德国人好”,后来又加了一句西德人好,施密特通过这两句话就知道。

眼前这个已经80岁的老人,虽然是一副衰老的面孔,但依然有着清晰的头脑和尖锐的思想。

施密特从来没有想到他和的谈话范围会涉及到那么宽的范围:从国际形势到德国哲学,从欧洲安全到亚洲事务,无所不谈。

国安新帅两大热门浮出水面施密特回归呼声最高穆帅助手成候选

国安在官宣比利奇下课后,球迷除了感到特别惋惜和意外,还有就是最关心球队新帅人选。国安新帅人选其实并不难猜,看球队是选择本土教练还是洋教头。从国安实际情况来分析,球队已经不指望洋教头来执教了。前几个赛季国安是为了在联赛夺冠,才请来了多位名帅。结果这些名帅的到来,都没有让球队实现在联赛中夺冠的梦想。其中这么多洋教头中,最成功的是施密特。

施密特在接手国安之后,就给球队注入了全新活力,帮助球队拿到了足协杯冠军。施密特下的国安,技战术和比赛场面都踢得非常好看,特别擅长高位逼抢。只可惜施密特没有带领国安拿到联赛冠军,让他最终下课走人。施密特下课之后,很多国安球迷都觉得非常遗憾。因为后面这几位主教练,都不如施密特。

所以国安球迷觉得球队要是请大牌洋帅,还不如请回施密特。施密特在离开国安之后,就在荷甲豪门埃因霍温执教,并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只是不知道施密特还愿不愿意回来国安执教,这是让很多球迷都觉得惋惜的事情。

国安要是觉得继续请洋教头,就是一个无用功的话。那么国安可以考虑请本土教练接手,那么一直在球队担任助教的陶伟,将成为第一人选。陶伟是国安这些年重点培养的本土教练,曾经有过救火出任国安主教练的经历,并且有可圈可点的表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陶伟就值得国安考虑。值得一提的是陶伟还曾经被国安送到皇马,辅佐当时还在皇马的穆里尼奥,成为了穆里尼奥的左膀右臂。陶伟在球员时期就是国安名将,带领球队拿过冠军。

陶伟是以动脑子著称,意识和技术都相当出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陶伟就成为了国安功勋,受到了很多球迷肯定。陶伟同一批的球员像李霄鹏、谢晖、李金羽都成为了本土名帅,李霄鹏更是成为了国足主教练。李金羽则是在本赛季带领武汉队出任主帅后,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成功带领球队提前保级。希望陶伟未来要是有机会接手国安,可以成为本土名帅。相信他的表现不会让球迷失望,他将成为李金羽和李铁之后,本土又一位名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施密特曾因在国安重用一人饱受质疑!如今他终于用表现证明自己

很多熟悉施密特的球迷,都知道这位德甲名帅用人从来是不拘一格。施密特看球员的标准有时候让球迷和媒体都有些看不懂。比如说施密特一直对国安本土球员吕鹏情有独钟,曾经有过多次让他在比赛中踢主力的想法。上赛季,施密特在国安首轮中超联赛就安排吕鹏首发踢主力。结果吕鹏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他在这场比赛中表现平庸,最终施密特迫于压力拿下了吕鹏的首发位置。

吕鹏被施密特拿下首发位置之后,新援池忠国在比赛中获得了施密特重用。施密特重用池忠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池忠国不仅成为了国安中场防守核心而且还成为里皮国足当红国脚。不过,施密特并没有因为池忠国冒头而选择完全放弃吕鹏。本赛季施密特依然尽可能的给吕鹏在国安比赛中提供出场机会。吕鹏在施密特的充分信任下,逐渐在比赛中有了非常稳健的表现。亚冠对阵武里南吕鹏也是不辱使命表现可圈可点。

吕鹏靠着自己在国安比赛中能攻善守的表现,终于赢得了大部分国安球迷的认可。其实,吕鹏本身实力是非常不错。这位曾经效力大连实德的本土悍将,曾经有过入选卡马乔国足的经历。吕鹏在事业整体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选择加盟了中甲北京北控。吕鹏跟着北控踢中甲之后,他的职业生涯就陷入不温不火的尴尬。以至于国安当初从北控引入吕鹏的时候,很多国安球迷都不太看好他在球队立足前景。吕鹏加盟国安多个赛季,他在球队的定位就是替补角色。为此,吕鹏毫无怨言一直在板凳席等待机会。

吕鹏在国安不温不火的命运,随着施密特入主执教国安有了一定的改善。施密特对于吕鹏的能力非常欣赏,顶着巨大压力给了他在国安踢首发的机会。吕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蛰伏和沉寂之后,新赛季在国安为数不多的出场机会里证明了自己。

吕鹏用自己的稳健发挥,证明他在球队充当轮换球员是没有问题的。国安本赛季多线作战,正是需要像吕鹏这样轮换球员发挥作用。所以,国安球迷和施密特都希望其他国安边缘球员,都可以向吕鹏学习,为国安多线作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施密特:帮助西方了解中国的“老朋友”

这是1968年4月30日在德国西部波恩拍摄的赫尔穆特施密特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施密特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中德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曾十几次访问中国。无论在任时还是退休后,他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德相互了解和合作,帮助西方客观、全面认识中国,不愧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我对中国的关注是一贯的。我是中国的朋友,”施密特2004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就意识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强国。”

1969年10月,施密特出任联邦德国、即西德国防部长,把发展对华关系纳入政治考量。197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在西德政坛引发震动。后来被称为“欧洲基辛格”的施密特力促时任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与中国建交。1972年10月,中国与西德建交。

1975年10月,接替勃兰特出任总理一年多的施密特首次访华,成为两国建交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主席见过面的德国总理。在《理解中国》一书中,施密特回忆道,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魅力四射,才华横溢,但是坚定而执拗”。

这次访华时,到机场迎接施密特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访华期间,两人几次会谈;与毛主席会面时,也在场。施密特后来回忆说:“我预感到将给中国带来变化,因而对中国的兴趣更大了。”

曾经专访过施密特的新华社前驻柏林记者郑汉根认为,作为二战后最受欢迎的德国总理之一,施密特对中国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对之后历届德国政府对华务实的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施密特是个“中国通”,也是“中国迷”,即使进入耄耋之年,行动不便,依然穿梭往来于中德之间。

1982年卸任总理后,通过对中国的实地参观和阅读文章等方式,施密特不断增加对中国的了解,并对中国悠久文明由衷地赞赏。他说:“古代希腊、波斯、埃及以及印加的文明早已消亡,而中国文化延续了数千年,到今天仍保持着生命力。”

施密特认为,西方国家不应该再对中国存有优越感。中国文化起源比欧洲文化早得多。他曾形象地说:“欧洲文化是一棵树,中国文化是另一棵树。”对一个文化的衡量要结合其自身情况,“评价中国要用中国自己的标准,衡量美国要用美国的标准”。

郑汉根说,施密特告诉他,西方年轻政治家应该多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这样可以避免对中国的偏见。

对西方有不少人认为中国需要走西式民主道路,施密特颇不以为然:“欧洲民主文化是三四百年前才发展起来的,不应该把它完全渗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中。”

施密特常对德国年轻政界人士说,有机会多去世界各国看看,了解世界,“没有亲眼看见,就不能真正知道情况”。

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史志钦教授说,在西方政界,施密特是一位善于思考、倾听和了解世界的政治家,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尤其是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他持续关注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并发表众多介绍中国、分析中国现状和未来的著述,有助于消除西方对中国的一些偏见和误解。

在2004年出版的《未来的大国:明日世界的赢家与输家》一书中,施密特用专门的篇章论述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对于一些人所谓的“”,施密特直言:“我感觉不到这种威胁。”

2006年9月,在《与中国为邻施密特访谈录》德国发行仪式上,施密特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尽管中国面临不少挑战,但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中国是一个“好邻居”,德国人应该研究、关心中国的发展,不应该担心害怕中国崛起。

2008年6月,施密特在柏林一场演讲中告诫西方,在与崛起中的中国打交道时,“不要倨傲自负地在道德和政治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他强调,中国在技术、科学和经济上的全面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崛起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西方应该接受这一不可更改的事实”。

2014年末,施密特在为《习谈治国理政》一书撰写的书评中说:“毫无疑问,中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和谐共存。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实难发现帝国主义式思维的蛛丝马迹,中国一直信仰和为贵。”

郑汉根说,他十多年前在欧洲常驻时,就对施密特非常关注,因为当时欧洲政坛和社会总体上对中国存在不少偏见,而施密特总能发出比较独特、清醒的声音,在西方政坛非常难得。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在访问德国期间会见了施密特和中德建交时的德国总统里夏德魏茨泽克。习称赞他们长期关注和支持中国发展,是中德关系开拓者和推动者,是中国人民尊重的老朋友。国务院总理2013年5月访德时,也会见了施密特。

史志钦认为,历史造就了像基辛格、施密特这样一批中国的“老朋友”。虽然随着岁月流逝,一些“老朋友”会离开我们,但随着中国发展,我们也在各国不断结交新的“老朋友”。中国的发展非常需要这些“老朋友”支持。

史志钦相信,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与西方的交往越来越多,能够理性、客观认识中国的外国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施密特逝世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去世个人资料

新华社记者当晚赶到施密特生前位于汉堡市的住所 看到,不断有当地市民冒雨前来表达哀思,住所门口的地上摆满了鲜花和蜡烛。市民普蕾达告诉记者:“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特别伤心。我父母就是在他的时代长 大,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说他是一位非常亲民的总理。他的形象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法国总统奥朗德等当天均表达了对施密特的纪念以及对他为欧洲一体化发展所作贡献的赞许。

施密特1918年12月23日出生在汉堡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先后担任联邦德国国防部长、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1974年至1982年,施密特担任联邦德国总理。他当政时期最重要的成绩包括应对石油危机、打击、推动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以及促成北约“双重决议”出台。民调显示,他是战后最受欢迎的德国总理之一。

在离开政坛后,施密特仍密切关注和研究世界形势发展,并通过著书、演讲等形式活跃于大众视野。

施密特与中国的 渊源颇深。他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德中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1975年,时任总理的施密特首访中国,成为两国建交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 此后,他曾十余次访问中国,持续关注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并在自己的多本著作中畅谈对中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见解。

施密特1918年12月23日出生在汉堡的一个教师家庭,二战后进入汉堡大学攻读政治学和国民经济学,1946年加入德国社民党。1969年起,他先后担任联邦德国国防部长、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

一11月9日,我市围绕“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宣传主题,在万联购物广场举行了“119”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居民趣味消防体验日活动。各街…

一“李师傅,我们来看你啦。”昨日上午,黄石港区环磁湖片区计生办工作人员上门为覆盆山社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李强检查身体。今年7月,李强因…

一11月7日晚上,湖北中罗酒业有限公司万井坊系列酒品上市推介会暨专题文艺晚会在县人民会场举行。…

一真的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此前的新闻当中才曝出了一些奇葩的请假理由,已经是把小伙伴们都雷的那个外焦里嫩的。如今还有个更奇葩的新闻:…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麻辣对话朱亚文:激情戏是工作 朱亚文写真 搜狐娱乐讯 (千一/文 科明/视频)继“变态帅”之后,朱亚文又上热搜啦!这次他不再…[详细]

埃里克施密特

一个人要成功,到底是需要运气还是底气?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对于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来说,这个问题可以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他就是一个永远在搜索机遇的“超级搜索引擎”,有了这个特异功能,似乎运气和底气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因此,想不成功都不行,没人拦得住。

在IT业界,施密特不是一只童子鸡,但也不是一个古怪的老头。今年已经49岁的施密特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其经历之丰富,堪称业界老狐狸。首先,他的背景无懈可击:拥有普林斯顿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师学士学位,同时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教育、学术和理论上都是一流水准。其次,他的入行起步的经历也十分诱人:毕业后,首先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IT业内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后者是电信业巨子贝尔的研发基地,近百项科技专利的拥有者。还在IT业的技术圣地——施乐(Xerox)PARC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别人苦苦寻觅机会的时候,埃里克·施密特却几乎被“硕大”的机遇一次次淹没。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CEO。在他任期内,施密特领导开发Sun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从公司的一个研发者的失意作品,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他积极推行网络软件战略,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虽然,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也被不少媒体称为是他给予Novell第二次生命。但是,Novell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借助于互联网泡沫的光。随着泡沫破灭,Novell重新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就在他离开的那个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施密特向投资者承诺,他会在2001年年底,扭亏为盈。

但是,也许命运注定了要施密特在业界留名百年。因此,在挥霍了一次次绝佳的机遇之后,又一次机遇不可抗拒地摆到他面前。他绝不会在一棵无法成就自己的“歪脖子”树上吊死。在玩过了工作站、服务器等硬件(Sun)和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Novell)后,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席位出现在施密特面前。这就是搜索引擎的后起之秀Google。施密特显然已经等不到兑现承诺了,他要把握新的机遇。

Google当然是看上了施密特的丰富经验,向他伸出橄榄枝。出于对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议让施密特保留董事会主席的头衔。这样,一开始施密特是脚踏两只船。他在担任两边的董事长,却都不担任CEO,一方面他要试试水温,一方面要保留后路。的确是老狐狸的典型招数。

有人说,是Google得到了施密特。但是,我们应该说,是施密特得到了Google。反正,2001年3月,他正式加盟Google,既是得到了一份梦幻般的工作,也是一只脚踏入了质疑和寒冷的海水之中。从此,他与Google不再可分了,他的成功也势不可挡,一个“施密特时代”开启了。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去世(组图)

据新华社柏林11月10日电(记者 何梦舒 兰熙)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10日在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去世,享年96岁。德国及欧洲政界人士均对这位资深政治家的离世表示哀悼。

德国总理默克尔10日傍晚在总理府发表讲话说,与很多德国人一样,她对施密特的去世“感到非常难过”。她表示,施密特以坚定的意志通过了许多艰难的考验,是“国际合作的先驱”。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法国总统奥朗德等当天均表达了对施密特的纪念以及对他为欧洲一体化发展所作贡献的赞许。

施密特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他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德中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1975年,时任总理的施密特首访中国,成为两国建交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此后,他曾十余次访问中国,持续关注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并在自己的多本著作中畅谈对中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