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背后的残酷历史:利迪策大屠杀

1942年5月27日上午10点30分,一辆敞篷车驶过布拉格的郊外。突然,一枚手榴弹在敞篷车旁爆炸开来,打破了这个晌午的宁静。

敞篷车里坐着的是号称“纳粹魔王”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枪的子弹再次袭来。

行刺者来去匆匆,海德里希的护卫队一团乱麻,当他们从被炸穿的敞篷车里救出海德里希时,这位让人闻风丧胆的纳粹魔王已经奄奄一息。

护卫队将海德里希火速送往医院,但他最终于6月4日在勃罗夫卡医院不治身亡。

希特勒得知海德里希死讯后大为震惊,为海德里希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仪式,并亲自主持。葬礼上的希特勒情绪激动、悲愤交加。他几度哽咽,最后黯然离去。

他们来自一支由英国人组织的捷克斯洛伐克伞兵敢死队。1941年底开始,这些伞兵便陆续被空投到捷克斯洛伐克,执行刺杀海德里希的任务。

由于海德里希的行踪难以捉摸,他的住所始终戒备森严,外人难以接近,因此一连几个月,刺杀小组都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直到5月27日这一天。

虽然海德里希这位“纳粹魔王”终于死去,但法西斯的残暴魔爪没有放过捷克这片土地。纳粹利用一封来历不明的信件,一口咬定布拉格郊区利迪策村的村民支持了暗杀活动。

1942年6月10日,是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纳粹军队以有村民掩护刺客为借口包围利迪策村,枪杀村中所有173名15岁以上的男子,并将妇女和儿童押送集中营。

全村104名儿童大多数在波兰切姆诺毒气室被害,只有少数在襁褓中的婴儿幸免于难,但他们被送到了德国人的家庭,由德国人收养和接受日尔曼化教育。

战后,利迪策的妇女们从不同的集中营回到村子,才发现他们的孩子不是被纳粹残害,就是已经失踪而无法找回。

其中,有一名叫巴维尔·霍列绍夫斯基的幸存者,在利迪策惨案发生时,他才刚出生16天。他的父亲在惨案中被枪杀,母亲被送往集中营,而他自己则被送往医院。他是最后一个在利迪策村出生的人。

战后,三岁的巴维尔被外婆接回了家,母亲从集中营被释放,但刚出生就经历生离死别的巴维尔早已不记得母亲的样子,还没得及看到父亲,他就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作为利迪策惨案的幸存者,巴维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他亲人们的面孔,就已经因为那场惨案而失去了他们。

除了大规模的屠杀,纳粹为了发泄怒火,还放火烧毁房屋,将村庄夷为平地,利迪策村就此在世界消失。这一举动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

6月12日,在德国纳粹还没有离开村子时,美国的一个小镇就宣布改名叫利迪策。

一个月后,墨西哥首都附近的一座小城也改名为利迪策,现在,那里已经发展成为200万人口的大城市。

后来,以色列、南非、巴西、委内瑞拉等世界许多地方的村庄广场、街道,都开始叫利迪策,留下了这个法西斯妄图彻底抹杀的名字。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

希特勒妻子罕见照片曝光 曾化装为黑人爵士歌手

综合外国媒体3月10日报道,德国收藏家兼图书馆馆长赖因哈德•舒尔茨日前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希特勒长期伴侣埃娃•布劳恩的罕见照片,使人们能够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了解布劳恩以及她的私密生活。

这组照片来自布劳恩的私人相册,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以后该相册被美军没收并转交至美国国家档案馆,此后渐渐被人遗忘。不久前,舒尔茨在查找有关希特勒的专职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的资料时偶然间发现了那本相册,布劳恩从未公开的照片因此得以曝光。

新闻背后|诺奖“神奇天体”的至暗奥秘

当地时间10月6日12点(北京时间18点),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式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这一奖项的一半授予罗杰盖兹(Andrea Ghez),以表彰三人对黑洞的相关研究。这也是最近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三次颁奖给天体物理领域。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资料显示,罗杰·彭罗斯1931年出生于英国科尔切斯特,1957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赖因哈德·根策尔1952年生于德国巴特洪堡,1978年获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学位,是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太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安德烈娅·盖兹196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9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获奖结果时介绍,罗杰·彭罗斯被授予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是“发现黑洞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可靠预测”。

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将万有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但他本人并不认为黑洞真实存在。在爱因斯坦去世10年后的1965年1月,罗杰·彭罗斯使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证明了黑洞确实可以形成,并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其计算结果,黑洞的中心隐藏着一个“奇点”,所有已知的物理学定律在其上都将不再适用。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仍被视为对广义相对论的最重要贡献。

赖因哈德·根策尔和安德烈娅·盖兹则因“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获奖。二人各自领导着一个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专注于银河系中心的区域,并以高精度绘制了银河系中部最亮恒星的轨道。两个团队均通过观测结果计算发现,有一个大约四百万个太阳质量的不可见致密天体扰乱着恒星,令它们高速移动。这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银河系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最近十几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物理学的四大领域——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轮番登台。比如,2015年颁给了粒子物理学,2016年是凝聚态物理学,2017年是宇宙天体物理学,2018年是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学范畴。虽然2019年的获奖成果仍是宇宙天体物理学范畴,学界普遍认为,2020年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研究获奖的机会比较大。

然而,人们津津乐道的颁奖规律被打破,最近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三次颁给了天体物理领域,很多专家此前的预测都错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恒星级黑洞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苟利军对这一结果也直呼“很意外”。但他告诉记者,诺贝尔奖的颁发也许并不存在所谓规律,而且可能与物理学各分支领域现阶段的影响和成果无关。此次获奖的黑洞研究,也都是几十年前的成果。

“罗杰·彭罗斯的贡献主要是上世纪60年代的,他通过理论计算证明了黑洞存在。而赖因哈德·根策尔和安德烈娅·盖兹的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他们通过实际观测帮助我们认识到,各个星系中心普遍存在着黑洞。”苟利军表示。

数据显示,1901年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215位获奖者中只有4位女性,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而今年的安德烈娅·盖兹则是第四位。

安德烈亚·盖兹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也表示,黑洞挑战了人类对天体物理学的认知边界。“黑洞的研究推动了我们对基础科学的研究。我们一方面了解了黑洞是什么,另一方面也理解了宇宙构成的基石。”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密度非常大的特殊天体,它表面的引力大到任何东西甚至连光都跑不出来。德国物理学家史瓦西给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严格解释,他发现所有的星体都存在一个史瓦西半径,如果星体的实际半径比它的史瓦西半径要小,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比如,太阳的史瓦西半径是3千米。

黑洞的全部质量可以认为几乎集中在其最中心的奇点。在巨大引力场的作用下,黑洞会表现出一些非常神奇的效应,比如黑洞周围的时间会变得很慢。

目前公认的恒星级质量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自身坍缩而形成的。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即将到达生命的尽头,就有可能演化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已逝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提出“灰洞”和“霍金辐射”的猜想,认为被吸入黑洞深处物质的某些信息,会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黑洞并非“只进不出”。

2019年4月10日,多个国家的科研团队经过10多年准备,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深度分析大量观测数据,得到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正面照”,引发社会各界对黑洞的巨大热情。

苟利军研究黑洞已有20年。他告诉记者,国内研究黑洞的天体物理学家有很多,自己带领的团队研究方向是黑洞测量。2011年以来,团队已对人类发现的第一个黑洞“天鹅座X-1”进行了两次测量,先是测到14倍太阳质量,而最近又将黑洞质量精确到21倍太阳质量。

“对于黑洞这种特殊天体,要想准确测量难度很大,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测量方法。”苟利军介绍。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他于1895年11月做实验时发现了X射线,并借妻子的手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X光片。这项伟大的发现开创了医疗影像技术,为人类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大大促进了粒子物理的发展。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约翰·巴丁等3人,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是包括手机、电脑在内的所有现代电子电路的关键基础元件。

此外,用于芯片的集成电路获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存储器的巨磁阻效应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相机的半导体成像器件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蓝光二极管,它使明亮而节能的白色光源成为可能。

就连天体物理学,其成果也会与人们的生活有所帮助。“以广义相对论为例,一开始也看不出与大众的联系,但现在每个人使用的卫星导航,其背后理论基础就包括广义相对论。”苟利军认为,对黑洞等天体的研究,是一种智力挑战,其根源也是人类的好奇心。一些基础前沿研究在未来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

随着领域细分和研究复杂性的加大,多数科研成果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实验设备。比如,用于验证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就是个周长27公里、跨越瑞士和法国两个国家的粒子加速器。

不仅如此,诺奖还呈现出多元化合作的趋势。从获奖人数看,1945年以前,70%以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单人获奖。在这之后,接近80%的奖项为多人获奖,最近一次独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情况还要追溯到1992年。从获奖者所属的国家看,1930年以前,有61.3%的诺奖成果诞生在欧洲,德国的诺奖得主数量首屈一指。二战前后,大批科技人才从欧洲涌入美国,科技中心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快速转移。进入21世纪后,诞生诺奖的国家变得更加多元。而且,自然科学奖项中,物理、化学、生物三者交叉学科获奖成果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诺贝尔奖近120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科技史和世界史的缩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1895年签署遗嘱设立奖项基金时未必想到,他的这一决定会在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而诺贝尔科学领域的奖项本身也早已超越一般的奖励意义,成为激励全世界相关科研人员不断求索、进取的至高荣誉。

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三人获奖包括一名女天文学家

10月6日18:00,诺贝尔奖官方宣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烈娅·M·吉兹(女) 。

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给出的获奖理由为“揭开宇宙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罗杰·彭罗斯爵士,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牛津大学数学系名誉教授。他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工作拥有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方面的贡献。

安德烈娅·M·吉兹,美国天文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

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动诺贝尔委员会对进入瑞典皇家科学院会场的人数进行了严格控制,全场人数不超过30人,并在进场时为每个人发放一个口罩。

十次改变了历史走向的政治暗杀

当谈到塑造历史的暗杀时,首先想到的名字是亚伯拉罕·林肯。林肯在内战期间统治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并支持联邦政府。但是亚伯拉罕·林肯不为南方同盟所喜。

杀死林肯的约翰·威尔克斯·布斯(John Wilkes Booth)是一名南方邦联间谍,他想为南方各州报仇。林肯在剧院里被近距离枪杀,第二天早上就去世了,林肯的死破坏了美国南北之间的关系。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罗斯帝国制定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改革的统治者。他的政策包括 1861 年解放农奴,废除体罚,促进自治,以及终止一些历史上贵族的特权。

在亚历山大统治期间,他在几次暗杀企图中幸存下来。这些刺杀行动由想要推翻俄罗斯专制制度的激进团体(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者)组织。亚历山大于 1881 年 3 月被一个名为“人民意志”的团体暗杀,从而结束了一个承诺继续自由化和改革的时代,他的继任者制定了更为保守的制度。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一个名叫加维洛·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人杀害。普林西普对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感到沮丧,他是一个名为年轻波斯尼亚的民族主义组织的成员,该组织旨在将波斯尼亚从外国占领中解放出来。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暗杀是 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海德里希,绰号“铁心之人”,是最重要的纳粹分子和大屠杀的缔造者之一。许多人讨厌海德里希,因为他的残暴,以及在反犹行动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海德里希遇刺案是塑造历史的暗杀案之一,他是被捷克斯洛伐克派人暗杀的。他的车被炸毁后,重伤被抢救了一周,最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希特勒命令党卫军搜捕刺客,向捷克斯洛伐克报仇。许多人将海德里希的遇刺视为纳粹统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民权运动最早的发起者之一,甘地领导了对英国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是印度寻求独立的重要事件。在1947年印度成功实现独立后,甘地将他的注意力转向防止印度教徒和之间的宗教暴力。

1948年1月,甘地被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纳图拉姆·维纳亚克·戈德森暗杀,他是印度教激进分子。他还与极端主义的印度教大君(土邦邦主)有联系,后者认为甘地在印巴分治问题上做出的妥协削弱了印度。甘地之死震惊了世界,戈德森当场被捕,并在七天后被判处死刑。

约翰·肯尼迪总统因年轻、有吸引力和理想主义而受到众多美国人的热烈欢迎,并且他的内政外交政策深得人心。肯尼迪于 1963 年 11 月 22 日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被暗杀,他的死震惊了所有人。

尽管任职不到三年,肯尼迪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好、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被捕,但却在审判前被枪杀。在塑造历史的暗杀事件中,肯尼迪遇刺事件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生前面临诸多愤怒和反对,经常受到暴力威胁。据报道,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听到肯尼迪遇刺事件后,告诉他的妻子,他相信他会因遇刺而死。

1968年,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一个旅馆阳台上被枪杀。凶手詹姆斯·厄尔·雷最初承认犯有谋杀罪,但后来改变了供词。许多人,包括金的家人,认为暗杀是政府或黑手党策划的,目的是让马丁路德金闭嘴。

印度宗教紧张局势的另一位受害者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第三任总理,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政治上毫不妥协,他支持东巴基斯坦的独立运动,并参加战争帮助建立孟加拉国。

1984年6月,当印度军队袭击了锡克教徒的圣地阿姆利则的金庙时,混乱达到了顶点,近500名锡克教徒在这次袭击中丧生。五个月后,英迪拉·甘地在首相官邸的花园里被她的保镖中的两名锡克教徒射击三十多枪击毙。英迪拉·甘地的死导致印度的锡克教徒遭受了严重的暴力报复,据估计,有8,000多人丧生。

伊扎克·拉宾是以色列第六和第十一任总理。他于1974年首次出任总理,然后在1992年再度胜选。他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在内的几项历史性和平协议,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他于1995年被反对奥斯陆协议的极右翼人士杀害,许多人认为他所设想和努力实现的和平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这使得这次暗杀成为塑造历史的暗杀之一。

贝娜齐尔·布托是巴基斯坦第一位女总理,也是第一位在占多数的国家领导民主政府的女性,她是巴基斯坦最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布托在2007年的一次政治集会上被自杀式炸弹炸死,这一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

但人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布托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她一再因腐败指控而遭到诽谤,许许多多的者挑战她的声誉和政治主张。